助力政务数据转型!酷德数据全链条解决方案

在数字中国建设的浪潮中,政务数据正从"资源"向"资产"再到"价值"的跃升 ,酷德数据作为一家深耕数据要素服务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以"数据治理全链路+AI应用赋能"的双轮驱动模式,助力政府部门实现数据的高效管理与价值释放。 当前政务数字化转型已迈入"全栈AI"时代,数据治理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关乎

 在数字中国建设的浪潮中,政务数据正从"资源"向"资产"再到"价值"的跃升 ,酷德数据作为一家深耕数据要素服务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以"数据治理全链路+AI应用赋能"的双轮驱动模式,助力政府部门实现数据的高效管理与价值释放。

当前政务数字化转型已迈入"全栈AI"时代,数据治理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关乎治理效能提升、服务模式创新和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战略工程。

政务数据治理政策背景

2025年8月1日《政务数据共享条例》的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政务数据治理从"探索期"迈入"法治化、标准化、资产化"新阶段。条例第六条明确要求"建立政务数据共享标准体系,推进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数据安全有序共享",从法律层面为数据共享提供刚性约束。

同期全面落地的国家"1+3"公共数据政策体系(以《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为核心,含登记管理、授权运营、价格机制三个配套文件),则通过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的上线运营(首日即覆盖医保、气象等多类国家级数据),推动政务数据从"沉睡资源"向"要素资产"加速转化。

据行业调研显示,某省级政务部门内部43个业务系统中,数据格式差异率高达67%(不同系统间数据存储格式、编码规则的不一致比例),而字段定义冲突率超35%(相同数据项的名称、类型、长度等定义矛盾比例),导致跨部门数据共享时需依赖人工核对,严重制约协同效率。

这种"标准缺失-共享梗阻-价值沉睡"的矛盾,凸显了当前政务数据治理需从合规建设向价值释放转型的紧迫性。

政务数据治理的核心要求与挑战

政策驱动下的政务数据治理核心要求涵盖制度、业务、模式三重变革。

需完善数字政务规章制度与标准体系,推动业务协同联动与集成化办理,探索"管运分离"机制;数据层面要求构建共享开放的资源体系、智能决策支撑体系,强化全生命周期与分类分级管理,保障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

然而实践中,政策要求与落地成效存在显著落差。

一、标准化建设滞后

《政务数据共享条例》明确"国家建立政务数据共享标准体系",但多地数据来源杂乱、标准不一,某省级政务部门字段定义冲突率超35%,跨部门共享需人工核对,严重制约协同效率

二、授权运营瓶颈

"1+3"政策体系要求对授权运营数据进行登记并明确质量要素,但多数地区数据资产化能力不足,某试点地区政务数据完整率仅58%,涉密与非涉密数据混存占比达23%,安全合规措施缺失导致"不敢运营"

三、智能化应用受限

《数字中国建设2025年行动方案》提出"人工智能+"需高质量数据集,但政务数据加工仍以传统人工为主(占比超70%),某市级档案项目人工录入错误率达12%,AI模型训练数据匮乏,决策支撑能力不足。

酷德数据全链条解决方案

政务数字化转型正从"能办"向"好办"、从"流程数字化"向"治理智能化"深度演进,但数据孤岛林立、质量参差不齐、安全风险制约开放共享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将严重制约"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等数字政府建设目标的实现。

酷德数据聚焦为政府/央国企客户提供定制化数据治理全链路服务,以及数据赋能AI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其市场定位与业务产品,完美契合了国家数据局提出的"数据要素×"计划  和《政务数据共享条例》的要求。

我们通过数据治理全链路服务,帮助政府部门实现数据从原始状态到可用资产的转化;通过标准化数据平台产品,解决数据管理复杂、融合困难和利用智能化不足等问题;通过效率工具,提升全链条效率和流程再造能力。

一、数据治理服务:夯实政策合规与标准化基础

酷德数据治理服务以"政策要求-服务能力-实践成效"逻辑构建合规支撑体系,精准对接政务数据治理政策条款。

1.数据(行业)标准化咨询

针对《政务数据共享条例》第六条"共享标准体系"要求,其数据行业标准化咨询服务帮助政府客户建立涵盖数据定义、格式、分类的统一规则。

某单位通过该服务,将数据标准统一度从42%提升至91%,跨部门数据核验时间从3天缩短至4小时,直接支撑"跨省通办"政策落地。

2.档案数字化服务

为解决非结构化数据转化难题,档案数字化服务采用AI+人工协同模式,符合《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及《数据安全技术 政务数据处理安全要求》(GB/T 45396-2025)"数据分类分级存储"要求。

某市级政务服务中心项目实现扫描识别准确率99.2%、元数据提取完整率98.7%,档案查询时间从平均2小时压缩至10分钟。

3.涉密数据治理服务

针对涉密数据治理需求,采用国密算法加密等技术,契合《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合规底线,某部队单位项目中,涉密数据脱敏处理效率提升300%。

核心价值:通过标准化咨询消除跨部门数据壁垒,档案数字化破解非结构化数据利用瓶颈,涉密治理筑牢安全底线,形成政策落地的全场景支撑能力。

二、数据平台产品:构建数据资产化与智能化运营能力

聚焦"资产化运营"政策目标,数据平台产品通过技术架构创新满足《授权运营实施规范》"数据整合-登记-服务"全流程要求,为政务数据治理提供关键支撑。

1.酷德自研一站式数据中台

酷德自研一站式数据中台作为"数据统一底座",整合多源异构数据(支持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接入),通过数据资产编目、质量管理等功能实现政务数据"一本账"管理,呼应《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动态更新"要求。

(系统架构展示)

某省会城市项目整合多个部门87类数据,形成136项数据服务,支撑其效率提升65%,直接落地"便民服务"政策导向。

2.智能数字档案馆

智能数字档案馆平台以"规范化收集-标准化存储-智能检索"闭环,落实《授权运营实施规范》"数据质量"条款。提供智能化的档案数据全生命周期管、治、用平台能力,实现规范化收集、标准化存储、安全性保管、精确权限控制、智能检索利用等功能,对档案类数据进行专业化的治理与管理。

(产品界面展示)

某单位项目通过自动编目与分类分级管理,将查档准确率从68%提升至95%,完成120万条档案数据登记,为授权运营奠定资产基础。

3.态势感知安全平台

安全层面,态势感知安全信息平台融合机器学习算法,提供风险感知、预警、分析、处置一体化服务,融合多源信息进行安全态势判断,AI驱动的风险分析、评估、预警与决策,实现风险实时预警。

(海外旅游安全平台界面展示)

某单位项目将安全事件响应时间从8小时缩短至15分钟,满足《数据流通安全治理实施方案》"风险监测"要求,构建资产化运营的安全屏障。

核心价值:三大平台从数据整合、质量提升到安全保障形成闭环,案例中"一网通办效率提升"等量化指标,直接印证政务数据从"资源"向"资产"转化的政策目标达成。

三、效率工具:加速政策落地与流程优化

围绕《数字中国行动方案》"效率提升"核心要求,效率工具通过自动化与低代码技术能力,构建政策落地的加速引擎,实现从政策要求到实际效能的快速转化。

1.AI+RPA软件机器人

在流程优化层面,AI+RPA软件机器人针对政务场景中数据录入、报表生成等重复性劳动形成替代方案,能模拟人在电脑上的各种复杂操作,代替人工完成数据清洗、著录等重复性工作。直接响应《数字中国行动方案》"优化业务流程"要求。

某烟草财务部门部署该机器人后,月度数据汇总时间从5天压缩至8小时,错误率从9%降至0.3%,显著提升政务数据处理的时效性与准确性。

2.酷德低代码开发平台

在技术创新层面,低代码开发平台通过拖拽式操作降低应用开发门槛,业务应用的"快速建造师",可视化快速构建应用(表单、看板、管理系统等),支持"保存即发布"。直接呼应《政务数据共享条例》第二十三条"鼓励技术创新推动数据共享"要求。

(产品界面展示)

某单位,利用该平台2周完成可视化看板开发,较传统周期缩短70%,且支持与现有数据中台无缝对接,实现政策需求的快速响应与数据资源的高效整合。

核心价值:工具类产品通过"流程自动化-效率提升""开发敏捷化-响应加速"双路径,将政策要求转化为可量化的政务效能提升,为政策落地提供技术支撑与实施保障。

政务数据转型的实践案例

某不动产登记中心推进"农村不动产登记信息化"建设中面临四大核心痛点。

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不动产登记数据信息分散于各个独立的系统中,系统间的不兼容导致信息流通壁垒高筑,难以实现数据的快速整合与共享。

业务周期冗长繁琐:不动产审批、交易、登记等业务流程涉及多个部门间的来回流转与多次审核,这不仅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还增加了行政成本。

群众办事体验不佳:由于业务流程复杂且耗时长,对外造成了办事群众的不便,群众对于整个办事流程的满意度普遍不高,影响了政府形象和服务质量。

档案查询效率低下:数据格式的不统一不仅增加了查询的难度和时效性,还可能导致查询结果的准确率无法得到保障,进一步影响了不动产登记数据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急需构建一个统一、高效、便捷的不动产登记数据管理与查询平台,以打破信息孤岛,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办事效率和群众满意度,同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酷德数据通过"全链条数据治理+平台赋能"解决方案构建政策落地闭环。

1.数据迁移阶段

迁移融合原有数据但保留独立系统,采用统一界面登录,由AI+人工对业务数据和档案进行数据核查。

2.数据治理阶段

针对第一阶段数据检验过程中发现并记录的数据问题进行全方位、系统性地治理,充分依据制定好的核查修改规则,通过将多源异构数据移植、清除数据中的错误和不一致、填补缺失数据、增加补充数据,完善和修正档案和业务中的字段信息,形成具有精准性、完整性、一致性、有效性、唯一性的标准数据。

3.数据平台建设

平台由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档案移交与接受系统、档案信息服务系统、档案数字化加工系统组成,满足对于档案的管理、利用、统一、移交、接受、归档、校验、自助查询、档案整理加工等多项功能。

该项目,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优化办理时效,降低办理成本,增加办理群众满意度,为登记中心降本增效、更好的提供便民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该案例通过"数据迁移-数据治理-平台建设"完整链路,展现政务数据从合规治理到资产化运营的系统性转型路径,印证解决方案对政策要求的闭环响应能力。

政务数据转型发展趋势

政策驱动下,政务数据治理正从"选择题"变为"必修课",未来将聚焦"合规深化、价值倍增、生态协同"三大方向。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2030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将达7.5万亿,数据资产化将成为政务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抓手,数据已成为政府治理的战略资源。

酷德数据通过"数据治理全链路+AI应用赋能"的双轮驱动,助力政府部门实现数据从资源到资产再到价值的跃升,为智慧城市建设、数字政府建设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从数据采集、清洗、整合到数据资产化,酷德数据覆盖了政务数据治理的全生命周期。我们不仅提供标准化的产品与服务,更注重与政府部门的深度合作,根据实际需求定制专属解决方案,确保数据治理成果能够真正服务于政府决策和公共服务。

面向未来,酷德数据将继续秉持"以数据赋能AI,以AI驱动治理"的理念,推动政务数据治理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为政府部门打造更加智能、高效、安全的数据治理体系,助力数字政府建设迈向新台阶。 

预约演示
您好,商务咨询请联系
售前咨询服务:
13883353035
申请试用
企微客服
立即扫码享受一对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