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63个可信数据空间试点名单公布,(解析未来发展趋势...

2025年7月8日,国家数据局2025年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名单的公示,标志着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进入新阶段,对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国家数据局正式公示了63个可信数据空间试点项目,其中城市方向13个、行业方向22个、企业方向28个。这一举措是国家数据局继2024年11月印

2025年7月8日,国家数据局2025年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名单的公示,标志着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进入新阶段,对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国家数据局正式公示了63个可信数据空间试点项目,其中城市方向13个、行业方向22个、企业方向28个。这一举措是国家数据局继2024年11月印发《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后,落实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重要实践。

本文将从政策背景、试点布局、未来发展趋势等维度,分析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的政策走向与战略意义。

国家政策背景

2014年欧盟提出"国际数据空间"概念后,我国自2015年起开始探索数据空间建设,2021年底中国信通院提出"可信工业数据空间"。

2022年发布《可信工业数据空间系统架构1.0》白皮书。2022年3月,中国信通院牵头提出的IEEE P 3158《可信数据空间系统架构》在IEEE标准协会立项,标志着我国数据空间建设进入标准化阶段。

2024年11月,国家数据局印发《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明确提出至2028年建成100个以上可信数据空间的目标,为本次试点提供了政策依据。

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的战略意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解决数据流通中的安全与信任问题,二是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三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四是融入新型举国体制应对国际竞争

在技术路径上,我国采用"时空码+数联网"等自主可控技术框架,强调数据自主权、信任机制和合规治理,与欧盟的IDS参考架构形成差异化发展。

在制度设计上,我国注重构建"制度+机制+技术"三点互为支撑的体系,通过数据确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基础制度的完善,推动数据要素从资源型开发利用模式转向要素型规模化流通模式。

试点布局与实施方向

2025年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项目共63个,分为三大方向:企业可信数据空间(28个)、行业可信数据空间(22个)、城市可信数据空间(13个)

这三大方向形成"点-线-面"的立体布局,分别对应微观企业层面、中观产业链层面和宏观区域层面的数据流通与价值释放,体现了国家数据局统筹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系统思维。

一、企业可信数据空间试点

聚焦供应链协同创新,要求龙头企业开放不少于20个数据集,试点期内数据资源开放总量实现翻一番;面向上下游企业共性需求开发不少于5类典型应用场景,每类形成不少于10个数据应用;

接入数据空间的主体覆盖不少于200家上下游企业和生态合作企业;构建具备可信管控、资源交互、应用开发、安全管理等功能的技术支撑系统;形成可持续运营的商业模式,试点期内收入不低于总投资的10%。

企业试点的核心目标是构建供应链数字化协同新模式,发挥数据要素的创新引擎作用,带动中小企业用数创新

二、行业可信数据空间试点

面向新材料、科技、能源、物流、医疗等12个重点领域,要求推动数据资源跨域共享和高效对接,构建高价值行业数据库、知识库、模型库;开发不少于10类典型应用场景,30个数据产品和服务;

数据空间接入主体市场份额合计不少于本行业/产业市场份额30%;形成可持续运营的商业模式,试点期内收入不低于总投资的20%。

行业试点的核心目标是打造行业数据共享共用的新模式新业态,促进数据要素畅通流动和数据资源高效配置,加速形成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新质生产力。

三、城市可信数据空间试点

围绕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需求,要求覆盖该城市不少于60%的公共数据资源;上架的数据产品不少于2000个;覆盖本地区不少于50%的政府部门及履行公共服务的企事业单位;数据服务方不少于100家;形成可持续运营的商业模式,试点期内收入不低于总投资的15%。

城市试点的核心目标是探索公共数据融合企业数据等创新应用的有效机制与激励措施,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发挥数据创新引擎作用,赋能城市特色优势产业数字化发展。

关键挑战与解决方案

可信数据空间建设面临四大关键挑战:商业模式可持续性、数据定价失真、投资回报周期长、利益分配失衡。针对这些挑战,国家数据局已形成"三位一体收益体系"、"动态场景定价"、"政府引导基金"、"夏普利值分配"等系统性解决方案,为试点项目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引。

一、在商业模式方面

国家数据局构建了"基础层政府购买+增值层收益分成+生态层技术服务费"的三位一体收益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降低企业成本压力,通过收益分成激励企业创新,通过技术服务费保障生态可持续发展。

例如,德阳市试点项目已构建起数据要素三级市场,上架涉及电力、能源、金融等领域的数据元件超过1600类,初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此外,地方政府还创新推出"数据券"、"算力券"、"模型券"等补贴工具,激发市场主体参与热情。

二、在数据定价机制方面

试点项目探索了"两阶段数据产品动态定价法",即新品上架阶段的初始定价和产品成长阶段的价格动态调整。同时,根据数据确权的不同阶段(数据资源、数据元件、数据产品),分别采用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进行定价。

例如,苏州的工业数据实时调价机制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了数据的动态定价;医疗数据调用费从2023年的0.5元涨至2024年的2.3元,涨幅达360%。

三、在投资回报方面

国家数据局通过设立政府引导基金,补贴前期亏损,推动数据资产证券化。

例如,某三甲医院因接入国家可信数据空间,首次实现医疗影像数据资产化入表,年度财报新增"数据资产"科目金额超1.2亿元;徐工机械将10万台工程机械的工况数据打包发行ABS,年化收益率达5.2%。

四、在利益分配机制方面

试点项目采用了基于夏普利值的量化方法,量化各方贡献并根据贡献分配收益。

例如,微医集团推出"数据收益权信托",患者可授权脱敏健康数据参与药物研发并按贡献度获得分红;三一重工通过设备运行数据分红,每台泵车年均可产生800元数据收益。

此外,可信数据空间建设还面临技术标准化、跨域互操作、数据安全等挑战。国家数据局通过推动数据元件和数据金库建设,解决数据流通中的安全与信任问题。

数据元件作为连接数据供需两端的"中间态",实现原始数据与数据应用"解耦",破解"安全与流通对立"难题;

数据金库由政府主导建设、主管部门监管,存储管理核心数据、重要数据和敏感数据,以及经过治理形成的数据元件,与互联网物理隔离。

技术路径与创新方向

可信数据空间的技术路径以隐私计算和区块链监管为两大"技术底座",融合多种安全技术,实现数据的可信流通。隐私计算保障数据自身安全,区块链监管确保流通过程可信,二者共同构成可信数据空间的技术支撑体系。

一、隐私计算技术

主要包括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和可信执行环境(TEE)等,通过"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方式解决数据流通中的隐私保护问题。

例如,于秋雨等提出的基于区块链的工业物联网联邦学习系统架构,对客户端的数据进行哈希运算并将根节点存储在区块链上,实现客户端数据的验证完整性;Kumar等提出的基于区块链的联邦学习框架,利用多家医院的数据建立准确模型识别COVID-19患者CT扫描图像,医院在整个训练中只共享梯度,然后由智能合约进行模型聚合。

二、区块链技术

主要应用于数据确权、流通溯源和收益分配等方面。

例如,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利用区块链、隐私计算等先进技术,将数据交易全过程上链存储,通过官方的数据确权登记平台进行登记,数据产品除敏感信息不可见外,其来源、用途、权属、流转过程都清晰可查;FedCoin为联邦学习提供了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方案,所有参与方的奖励以无第三方的方式交付,不可篡改和抵赖。

三、未来技术创新方向

可信数据空间的未来技术创新方向将围绕"三化"展开:标准化、轻量化和智能化

标准化方面,国家数据局将加快制定数据元件、数据金库等技术规范,推动跨空间互操作;轻量化方面,将探索低成本、低能耗的技术方案,降低企业参与门槛;

智能化方面,将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数据价值挖掘和应用创新能力。

此外,可信数据空间还将加强与现有数据基础设施的融合,如中国移动的数联网(DSSN)、北京大学的数字对象语用网等,构建"全国一张网"的数据流通基础设施。

徐州市数据金库作为中国电子在全国落地建设的首个数据金库,已顺利通过验收,为后续建设提供了示范。

四、政策趋势

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将围绕"安全可控、高效流通、价值释放"三大核心目标持续推进。

技术路径将更加注重隐私计算与区块链的融合创新,商业模式将更加注重数据资产化与市场化收益结合,政策支持将更加注重国家级标准制定与地方配套政策协同。

到2028年,我国将建成100个以上可信数据空间,数据资产化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0万亿元,可信数据空间带来的增量占比将达40%。

五、战略意义

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是我国构建数据基础制度、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重要抓手,也是应对国际数据竞争、保障数据主权的关键举措。

通过可信数据空间,我国将推动数据要素从"资源"到"资产"的跃迁,实现数据要素的规模化流通和价值释放,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未来,随着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将逐步从"点对点"流通模式转向"网络化"流通模式,形成更加开放、安全、高效的数据要素生态系统

同时,可信数据空间也将成为连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重要桥梁,推动数据要素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释放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预约演示
您好,商务咨询请联系
售前咨询服务:
13883353035
申请试用
企微客服
立即扫码享受一对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