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务服务领域,传统模式的"材料反复提交"、"办事来回奔波"正被智能化浪潮重塑。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开发适于政府服务与决策的人工智能平台”,政务服务正经历从"依申请办理"向"无感化服务"的深刻变革。
各地实践案例显示,在政务行业,数据应用已成为提升治理能力、优化公共服务的重要驱动力,其核心是依托政策推动数字化转型,实现从纸质化到电子化、从分散管理到互联互通、从经验决策到数据驱动的转变。
政策驱动政务数字化变革
在政务单位,政务数字化转型与数据应用与国家政策演进高度相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电子化阶段(2015年前)
标志文件:《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2006年)
政策重点:推动办公自动化(OA)、建设政府门户网站
此阶段是政务数据建设的起步期,是从传统纸质办公向信息化管理转变的第一步,政策聚焦于基础设施的搭建与基础功能的实现。
通过构建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初步实现了政府内部信息处理的电子化,提高了行政效率,这一阶段的数据应用仍处于“点状”状态,缺乏系统性整合和共享机制,跨部门数据流通率不足30%,数据孤岛现象普遍,为后续改革埋下伏笔。
2、互联互通阶段(2016-2020年)
标志文件:《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2017年)
政策重点:打破数据孤岛,实现跨部门协同,如“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
此阶段,政策导向由“建系统”转向“联数据”,标志着政务数据从“各自为政”走向“整体联动”,面对前期各部门独立建设、重复投资的问题,国家开始强调政务系统的整合与协同。
政策的核心目标是打破“信息壁垒”,提升政府服务的一体化水平和群众办事便利度。例如:"一网通办"改革使企业群众办事材料减少60%,办理时限压缩70%,但部门利益固化、数据权责不清等问题仍制约深层共享,为下一阶段改革预留空间。
3、智能化阶段(2021年至今)
标志文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2022年)提出探索政府数据开放和社会化利用。
政策重点:数据要素市场化、AI驱动治理、数字孪生应用。
目前阶段是政务数据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政策导向更加注重数据的价值释放与创新驱动。
此阶段,政府不再仅仅是数据的管理者,更是数据资源的开发者和价值创造者。通过推动数据开放共享、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探索数字孪生城市等新兴应用场景,政务治理正逐步迈入“感知—决策—反馈”的闭环智能时代。
此外,随着《数据二十条》等文件的出台,数据产权、交易流通、安全保护等制度设计日趋完善,为政务数据的社会化、市场化应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当数据要素实现全流程贯通,公共服务开始展现出预见性和主动性,为现代治理体系注入创新活力。
政务数据应用的案例
政策导向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2016年):明确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形成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
《电子证照共享服务规范》:要求推动电子证照跨部门、跨地区互认,减少重复提交材料。
应用场景
将传统纸质审批流程迁移至线上,实现全流程电子化,如企业注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社保医保办理等。
典型案例
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数据共享实现90%以上事项“一网通办”;上海市“随申办”App整合2000余项政务服务,实现“指尖办”。
酷德数据为某旅游发展委员会研发的电OA自动化办公系统项目,累计处理公文超过二十万余笺,通过实施全面电子化、融合原笔迹手写签批、运用低代码平台实现灵活配置、推行无纸化办公等,将以往需耗时数周乃至数月的公文处理流程大幅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完成,实现了办公效率的飞跃式提升。
政策导向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2016年):明确政务数据“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分级分类推动共享。
《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2022年):提出构建国家、省、市三级政务数据平台,强化数据汇聚和治理。
应用场景
打破部门数据孤岛,支撑跨部门业务协同,如疫情防控中的健康码(融合卫健、交通、通信数据)、企业信用联合惩戒等。
典型案例
广东省政务数据共享平台“粤治慧”,归集超600亿条数据,支撑全省11万项政务服务事项。
酷德数据为某区研发的电子政务数据共享平台项目,依托统一的“云”数据中心建设统一的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平台。集中各机关单位、各业务部门进行统一应用,制定相关的数据规范和信息交换标准,使各部门的业务系统依托统一的开放平台进行开发建设,确保各部门之间及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为大数据分析提供数据依据。
政策导向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要求推动城市数据资源整合,建设“城市大脑”。《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评价指标》:将数据开放共享、智能化应用纳入考核。
《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的通知》(2023年):完成农村宅基地的数字化建库,规范有序推进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应用场景
利用城市运行数据(交通、环保、公共安全等)实现精细化管理,如交通拥堵预测、环境污染溯源、应急事件处置等。
典型案例
杭州市“城市大脑”通过实时分析交通数据,优化信号灯配时,使主干道通行效率提升15%以上。
酷德数据为某区定制的不动产宅基地数据治理方案,为该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提供数据采集、治理、运营管理等数据服务。优化原有操作系统留下的问题,建设新平台,改善行政办公人员的办理效率,大力提升工作人员办公效率,人民群众满意度,多个单位可轻松共享数据,集约化管理,降本增效。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15年):提出建设“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的治理机制。
《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2022年):要求构建“数字孪生”城市,实现决策模拟推演。
应用场景
利用宏观经济、社会舆情、民生诉求等数据辅助政策制定,如人口流动分析、产业发展预测等。
典型案例
国家统计局“统计云”整合多源数据,支撑GDP核算和就业形势分析
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政务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的今天,数据早已不再是冷冰冰的存储对象,而是一种可被调用、可被消费、可创造价值的服务资源。
过去几年,“数据中台”曾一度被视为破解数据孤岛、实现统一管理的关键路径。然而,在实际落地过程中,其理想蓝图却频频遭遇现实挑战。
数据中台理念在政务场景的落地受阻,暴露出三大结构性矛盾:
1.组织协同悖论:部门数据主权与共享需求的矛盾,导致"数据孤岛"物理连接却逻辑隔离,某省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数据显示,部门间数据调用不足平台容量的15%
2.建设周期困境:自上而下的模型驱动模式,使得单个主题库建设周期长达18个月,远超政务服务事项3个月内的迭代需求
3.价值实现断层:重建设轻运营的路径依赖,造成83%的政务中台沦为"数据展厅",无法支撑"跨省通办"等高频服务场景
当政务服务从"可办"转向"好办、智办",数据治理的"后台能力"即数据服务正在重构数字政府建设逻辑:
1.质量工程:建立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质量规则引擎,使"一网通办"事项办件差错率下降72%。
2.安全底座:通过动态脱敏、隐私计算等技术,实现137类公民敏感信息的合规使用,支撑健康码等高频应用的安全运行。
3.合规保障:构建覆盖数据采集、共享、开放的全链条审计体系,满足《数据安全法》等23项合规要求。
现在不止是数据中台应用,数据服务更是趋势所向,特别是政务数据服务将向智能化、主动化方向演进。通过知识图谱构建政策大脑,利用数字孪生实现城市状态实时感知,最终形成"数据驱动、智能决策、精准服务"的新型治理形态。
酷德数据也紧跟政策与时代的发展,是重庆领先的数据要素服务商,专业为政务单位提供数据应用与数据技术的定制化服务,这场静水深流的变革,正在重塑政府与市场的互动方式,为数字中国建设奠定最坚实的价值基石。
COOL.DE酷德数据是重庆市领先的大数据+AI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专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技术,深耕涉密领域全生态支撑、数据全过程流水线服务、全景数据中台服务及泛在智能物联覆盖,为政府/金融/军工等多行业提供解决方案,联系电话:刘老师18223463139/赖老师13883353035,COOL.DE您的数“智”化服务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