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数据局发布数字中国建设2025年行动方案

2025年5月16日,国家数据局综合司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2025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要求各地区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行动方案》是国家数据局首次向地方数据管理部门印发的指导开展数字中国建设的文件。 《行动方案》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数据战略进入新阶段,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

2025年5月16日,国家数据局综合司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2025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要求各地区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行动方案》是国家数据局首次向地方数据管理部门印发的指导开展数字中国建设的文件。

《行动方案》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数据战略进入新阶段,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提出了到2025年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0%、算力规模超300EFLOPS等量化目标,并部署了体制机制创新、地方品牌铸造、"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提升等八大行动。

国家的政策发展方向

《行动方案》明确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作为核心主线,这是我国数据战略从"基础设施先行"向"价值释放优先"转变的重要信号。

国家数据局已构建起以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四梁八柱"为基础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并在浙江等10个地区开展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部署了8个方面35项任务。未来政策将重点围绕"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两大协同效应,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加快释放。  

一、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行动方案》强调构建横向连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数据基础设施体系。截至2024年6月底,"东数西算"八大国家枢纽节点直接投资已超435亿元,拉动投资超2000亿元,机架总规模超195万架,整体上架率达63%左右。东西部枢纽节点间网络时延已基本满足20毫秒要求,新建数据中心PUE(电能利用效率)最低降至1.04,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向西部迁移。这种"前店后厂"模式将重塑数据产业区域布局,西部地区凭借能源和土地成本优势,正成为数据存储和加工的理想场所。

二、数据流通利用

国家推动24家数据交易机构联合发布《数据交易机构互认互通倡议》,提出数据产品"一地上架,全国互认"、数据需求"一地提出,全国响应"、数据交易"一套标准,全国共通"、参与主体"一地注册,全国互信"四大目标。破解公共数据"不敢用、不会用"的困境。地方政府需在2025年前完成公共数据目录全量编制,这意味着医疗、交通等领域的政务数据将率先形成可交易的"数据资产包"。企业可重点关注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的融合开发场景,如医保数据与商业保险的联合建模。

同时,国家数据局正在组织编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明确到2029年基本建成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主体结构,构建协同联动、规模流通、高效利用、规范可信的数据基础设施服务体系。

 三、数字治理与基础设施升级

 《行动方案》设定了到2025年底算力规模超过300EFLOPS的目标,并部署政务数字化、数字生态文明、数字安全保障等专项行动。同时,通过“人工智能+”行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终端产业创新,构建“数字技术赋能、产业融通发展”的新生态。

四、数据安全治理

《行动方案》强调统筹数据发展和安全,将安全贯穿数据供给、流通、使用全过程。国家数据局已推动出台《关于完善数据流通安全治理更好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的实施方案》,并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数据跨境便利化机制,为数据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政策支持。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影响

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将深刻改变数据产业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从资源到资产、再到资本的转变过程将催生数据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财政部2024年1月1日起实施的《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明确数据资源可确认为无形资产、存货或开发支出,并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2024年一季度已有23家上市公司完成数据资产入表,涉及金额14.77亿元,涵盖钢铁、汽车、港口、电力、塑料等传统行业,验证了改革对跨行业数据价值释放的推动作用。  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已成为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重点领域。

国家已建立公共数据资源"一本账"管理机制,2025年4月发布的《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对纳入授权运营范围的公共数据资源进行登记,并按照申请、受理、形式审核、公示、赋码等程序开展。福州市率先开展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通过"成本法+市场法"相结合的定价方式,实现了医疗数据资产化。

2025年4月,福州市长乐区医院100余例颅脑MRI影像数据完成交易并纳入国库,成为"全国首单"医疗数据资产使用费国库收入案例。

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将重塑产业链分工,以"东数西算"工程为例,东部地区将聚焦时效性要求高的业务,如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生物科技等,而西部地区则承接算力消耗大但对时效性要求不高的后端数据处理和储存业务。这种区域分工将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如宁夏中卫已建成超大型数据中心集群,吸引海量投资和算力需求。

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还将催生数据清洗、标注、交易服务等新兴业态,促进数据与重点行业深度融合,形成数据驱动的产业生态。

未来的发展前景

《行动方案》的实施将推动数据要素市场从"资源丰富"向"价值释放"转变。到2025年底,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将稳步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超过10%,算力规模将超过300EFLOPS,为数据企业创造广阔发展空间。未来数据要素市场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第一,数据要素市场将形成"用数→创数→易数→乘数"金字塔形市场体系。用数阶段表现为企业对原始数据的获取和资源化利用;创数阶段表现为企业基于技术、算法和知识生产数据产品,形成数据知识产权;易数阶段表现为数据产品、数据资产通过数据交易场所进行交易,形成数据价值的市场背书;乘数阶段表现为数据要素市场全面拥抱资本市场,数据要素由资产化向资本化演进,对其他生产要素产生乘数倍增效应。

第二,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将加速。《行动方案》强调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和社会治理方式变革,推动数据要素与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深度融合。未来,数据将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农业、医疗等领域,如天津依托车联网数据开发智能导航系统,贵州利用企业用电数据优化矿产资源配置,均体现了数据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第三,数据要素市场将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国家数据局正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的"四梁八柱",完善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政策文件。同时,数据交易机构互认互通倡议的实施,将推动数据产品描述格式统一、命名规则统一,降低合规流通成本。这些措施将为企业提供更加清晰的市场规则和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 

 第四,数据要素市场将更加开放化和国际化。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数据治理规则制定,如2024年11月发布的《全球数据跨境流动合作倡议》,呼吁各国秉持开放、包容、安全、合作、非歧视的原则,平衡数字技术创新、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社会进步与保护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个人隐私和知识产权的关系。同时,中国正加快加入DEPA和CPTPP的进程,这将为企业参与国际数据要素市场提供更广阔的机遇。

数据企业的应对策略

面对《行动方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数据企业应采取以下策略:

一、积极参与公共数据资源开发

企业应关注地方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和授权运营政策,如惠州市要求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通过市"一网共享"平台申请并获取公共数据,且使用范围应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企业可以通过参与地方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探索数据确权、定价、交易等新模式。同时,利用《民营经济促进法》保障的平等参与机会,积极参与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如福州新区已吸引医疗AI企业、数据服务商等上下游企业聚集,构建健康医疗数据产业生态。

二、把握算力基础设施布局机遇

企业可以关注"东数西算"工程带来的算力成本优势和区域分工。西部地区数据中心PUE最低降至1.04,电费低至0.3元/度,显著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企业结合自身情况,可以考虑将数据存储和处理环节迁移至西部,将高时效性业务留在东部,实现成本优化和业务协同。例如,闽宁云项目通过算力调度实现成本下降20%,赋能210个项目,覆盖教育、医疗等领域,验证了东西部协作的可行性。

三、投资隐私计算等安全技术

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加速,企业需投入更多资源满足数据安全要求。可信数据空间作为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已成为国家数据局重点推动的领域。2025年4月,国家数据局印发《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2025年工作要点》,明确建立安全可控、弹性包容的数据要素治理制度,推动《关于完善数据流通安全治理更好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的实施方案》落地落实。企业可考虑采用隐私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构建安全可信的数据流通环境,如中电信数政科技推出的可信数据空间,通过"区块链+隐私计算+量子加密"三位一体技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已在政务、金融等领域落地。

四、探索数据资产价值释放路径

企业也能积极利用财政部《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和《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将数据资源纳入财务报表,提升数据资产价值。可以关注数据交易机构互认互通倡议,通过"一地上架,全国互认"等方式,降低数据流通和交易成本,探索数据资产证券化等创新模式,如福建蓝景科技基于船舶调度数据开发废弃物预测模型,助力循环经济;中国电信融合位置数据与地图信息,为文旅、应急行业提供人口流动分析服务。

五、加强国际合作能力

企业可以关注中国与欧盟、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数据跨境流动合作进展,如中国与德国签署《关于中德数据跨境流动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国与新加坡数字政策对话机制首次会议就数据跨境领域合作展开交流。同时,研究中国加入DEPA和CPTPP的谈判进展,评估国际规则对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索自贸区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机制,早在2019年,酷德数据与新加坡新加坡大数据领先企业Skylab集团成功签约合作;如《促进和规范金融业数据跨境流动合规指南》为金融领域数据跨境流动提供了合规路径。

六、重视人才培育与团队建设

《行动方案》明确部署培养技能型数字人才,支持各地和有关行业举办数字职业技术技能竞赛活动。企业需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通过产教融合培养专业人才,关注数据交易师等新兴职业的发展。如:酷德数据与重庆市科委、重科院、大数据研究院等学术专家,北京人大、北京科技大学、重大、重邮、理工大、西南大学等24所高校全面合作构建大数据人才培训体系;浙江数据交易师考试网显示,持证人才薪资溢价达35%,成为激活数据要素市场的"密钥"。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观点,只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商业决策的依据。

COOL.DE酷德数据是重庆市领先的大数据+AI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专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技术,深耕涉密领域全生态支撑、数据全过程流水线服务、全景数据中台服务及泛在智能物联覆盖,为政府/金融/军工等多行业提供解决方案,数据全产业链服务:刘老师18223463139/赖老师13883353035,COOL.DE您的数“智”化服务合作伙伴!

 

预约演示
您好,商务咨询请联系
售前咨询服务:
13883353035
申请试用
企微客服
立即扫码享受一对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