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年度报告(2023-2024)

9月15日,苏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大会成功举办。会上,中国经济信息社与中关村视听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年度报告(2023-2024)》。

9月15日,苏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大会成功举办。会上,中国经济信息社与中关村视听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年度报告(2023-2024)》。


图片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总裁助理、江苏中心主任陈希希发布年报


年报分析认为,2023年以来,国内外人工智能发展呈现新的特点与趋势。全球主要国家竞相布局人工智能,瞄准细分赛道创新突围。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轮人工智能发展新高潮,主权人工智能受到广泛重视,成为国家安全和未来发展的战略要点。各国加大人工智能领域公共预算投入,掀起以法律规制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治理竞争。细分赛道竞争激烈,大模型、AI Agent等技术赛道均取得长足发展,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科技巨头跨界布局,广泛参投初创企业,竞逐人工智能硬件层和模型层赛道,增强各自优势领域竞争实力。风险挑战始终存在,人工智能相关能耗增长引发忧虑,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和社会伦理等问题不容忽视。


我国塑强人工智能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发力,市场不断扩容提质,2023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784亿元,增速13.9%。政策方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人工智能+”行动,要求“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创新应用方面,大模型技术加速突破,我国完成备案并上线、能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已达190多个、注册用户超6亿。人才培育方面,初步形成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于一体的人工智能高校教育培养体系,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高端人才的重要输出国。地方探索方面,各试验区因地制宜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新机制,加快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年报认为,针对当前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一些瓶颈与问题,我国应全面加强统筹布局,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算力产业生态;优化数据质量管理,提升数据多元化、标准化、专业化、合规化水平;完善人才引育机制,营造“近悦远来”的包容成长环境;供需双向发力开展创新探索,持续释放场景红利;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发展安全、可靠和值得信赖的人工智能。



AITISA联盟简介


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AITISA)由两百余家来自人工智能行业内的顶尖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本机构、服务机构、创新创业企业组成。联盟立足于人工智能技术资源及产业环境,联合人工智能领域的产、学、研、用、资、服等单位,以建立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生态体系为基本愿景。 联盟通过“一体两翼”的工作部署,聚集工业界、科研界的中坚力量及相关机构,利用产业基金的引导,服务企业与开发者,推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一体两翼”中的 “一体”是指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OpenI启智社区),“两翼”的“左翼”是以技术专家为主体组成的多个工作组,包括标准工作组、知识产权工作组、投融资工作组等。“右翼”是为以企业为主体的应用推进组,目的是促进人工智能在各产业领域的应用,已经在智能物流、智能医疗、智能政务、智能教育等方向开展工作。


自成立以来,联盟主办了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AIExpo)、系列AITech国际智能科技峰会、上交会人工智能展区、天津世界智能大会分论坛、启智开发者大会等有重大影响力的会展活动,承办全国人工智能大赛,发布并启动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OpenI启智社区)、“新一代人工智能燎原计划”等。


(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约演示
您好,商务咨询请联系
售前咨询服务:
13883353035
申请试用
企微客服
立即扫码享受一对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