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赛数字研究所| 2023.03.02作者:酷德数据公众号来源:普赛数字研究所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所长朱敏22日在北京表示,数字技术可以帮助中国企业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维护产业链韧性。
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科研人员,朱敏说,十年间她亲历了数字化浪潮席卷中国,可以用“重构”和“韧性”两个词概括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朱敏说,“重构”不是创造新的产业,而是改善、提升原有传统产业。与此同时,朱敏还认为,数字化可以帮助供应链变得更强壮。数字技术也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维护产业链韧性。
“我国势必要加快研发步伐、创新步伐,和产业界一起去直面各种痛点和难点问题,去推进这种深层次的融合,为我们的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建设注入新的强大动能。”
当然,我们早在“十四五”规划中便明确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并且进行了周密的布局。跟紧国家发展步伐,推动数字化发展,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1
数字化已然站在了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
我国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正在经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就是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正在带动整个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产生变革,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也改变着我们周围的生活方式。
如果把时间轴拉长到过去的五年,可以看出,数字经济已经逐渐上升到我国的国家战略高度,如何适应当下产业的数字化发展?企业的数智化转型也是当下和未来形势下最好的战略选择。
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在杭州峰会上,通过了《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这是全球首个由多国领导人共同签署的数字经济政策文件,也体现出中国对数字经济的高度重视。
在这份数字经济倡议中,不仅解释了数字经济的概念、意义和指导原则,还提出了创新、伙伴关系、协同、灵活、包容、开放和有利的商业环境、注重信任和安全的信息流动等七大原则,明确了宽带接入、ICT投资、创业和数字化转型、电子商务合作、数字包容性、中小微企业发展等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的六大关键优先领域,在知识产权、尊重自主发展道路、数字经济政策制定、国际标准的开发使用、增强信心和信任、无限电频谱管理等六大领域鼓励成员加强政策制定和监管领域的交流,营造开放和安全的环境。
2017年3月,数字经济首次写入《中国政府报告》,报告指出要推动“互联网+”深入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在这份报告中,首次出现了数字家庭、人工智能等名词,还指出要促进电商、快递进社区进农村,推动实体店销售和网购融合发展。至2022年,数字经济已经五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2018年3月,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到2020年,又提出“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2021年,“工业互联网”第四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可见国家对工业互联网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视。
2019年5月,APEC中小企业数字经济论坛上,再次聚焦数字化转型。论坛指出,中小企业在数字经济飞速发展过程当中,已经成为这一波潮流的最大受益者。正是因为能够借助信息技术,中小企业才有机会和大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能够更加广泛地参与创新与合作,从而更加深入地融入到全球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当中去。在这种背景下,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直至数智化转型,已经不是选择题,而是必选题和生存题。
2020年3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组织实施2020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宽带网络和5G领域)的通知》,指出将重点支持虚拟企业专网、智能电网、车联网等7大领域的5G创新应用提升工程。此外,通知还指出在面向智能电网的5G新技术规模化应用方面,将基于5G新型网络架构及智能电网场景,开展5G端到端网络切片及资源调度系统研发,研发网络关键设备和原型系统,提供融合5G技术的智能电网整体解决方案。这些举措,都是为了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夯实基础。
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外公布,用整整一篇的内容讨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部署。指出要聚焦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的关键算法、传感器等关键领域,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在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再次说明企业数智化已经成为不可抵挡的潮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
数字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不可否认,数字经济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我们要想发展经济,就离不开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不仅把数据作为一种基础的资源,还应该作为一种创新的重要元素,投入到以创新为引领的数字经济当中去。
在数字经济时代,同样是市场竞争全球化、知识化和聚合化的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一种关键的生产要素,参与世界的生产分工,而数字经济产业也将逐渐成为主导产业,在更广泛和更高层次的空间发展出惠及普通大众的成果。可以说,数字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字经济将引领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变时期,以往的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增长的动力,都在发生变化。在这个关口,中国也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正在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尽量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相互融合,以便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2)数字经济满足了生产关系的新发展,比如数字平台和云端的共享技术,都为我国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开辟了新的途径,在生产关系方面,促进了组织的平台化和资源的共享化。
在传统经济条件下,某种资源往往是人们独自拥有的,不方便与他人分享。但是在数字经济环境下,很多资源组织方式采用“云端制”,即“大平台+小前端”的形式,可以帮助人们实现资源的再出让和利益的再分配。比如共享经济,就是将资源的部分使用权出让给他人而获得收益。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商品交换方式,不再具有排他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按需经济”的功能和价值。而这一功能的实现,就得益于数字经济对所有权的弱化和对使用权的强化。
(3)数字经济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国家已经明文指出,在数字经济时代,扶贫工作要树立数字化思维,以大数据实施精准扶贫、以互联网实施网络扶贫、以信息化实施规范扶贫。将数据纳入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中,能更好地发挥数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也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具体到我们每个人,就是大家的闲置资源可以通过数字平台,进行交易和置换,以此来增加收入。这对于促进我国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大众创业,改善和保障民生都有积极的作用。
可以说新一轮的技术革命,站在互联网发展的肩膀上,正在从点的爆发转向群的突破,这种群的突破,也称之为“新技术群”。主要体现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3D技术、5G技术、量子技术,等等。
正是在这一群新技术的基础上,这一轮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正在完成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从互联网到物联网,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能,从物联网到智联网,从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从强人工智能到超人工智能的转变。
从企业的层面来看,这些转变,无一不在推动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及实现价值增值。就以成本来说,企业如果顺应这一潮流的发展,至少能降低三个方面的成本:基于信息通信技术ICT引致的交易成本的降低,基于人工智能技术AIot引致的生产成本的降低,以及基于“新技术群”革命引致的组织成本的降低。
从工业经济时代转向数字经济时代的各色企业,在这种背景下,将面临去物理化、去物质化、去边界化、去人工化、去管理化、去单位化、去中心化、去中介化、去拥有化、去确定化这十个方面的重大变化,才能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甚至同步进行数智化的转型。
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声再见都不会说。技术之箭,已然在弦上,不得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