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赋能精准教学的优势、困境与策略

郝琦蕾| 2024.03.08作者:郝琦蕾来源:郝琦蕾

2019年2月国家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逐渐普及颠覆了传统的知识承载与传播手段,持续拓展着教育教学的宽度与深度。数字技术的常态化应用及数字化学习活动的开展,标志着教学范式逐渐走向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个性化。然而,大数据技术在推动教育教学深度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基于对大数据赋能精准教学的客观分析,辩证看待大数据赋能精准教学的优势及困境,探索大数据赋能精准教学的优化策略,对于助推大数据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有着积极意义。


大数据赋能精准教学的优势


大数据赋能精准教学能有效助力教学效率提高和教学评价精准。首先,借助大数据技术可以为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技术支持,使教学目标更适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可以课前通过在线学习系统发布自主性学习材料,让学生完成导学,并分析平台推送的学生学情数据,在此基础上制定并调整教学目标。对于不同的学生群体,教师还可以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指导与干预。其次,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精准教学,可以为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前、中、后期提供资源支持、辅助干预和实时监控,从而有效地开展精准教学活动。最后,大数据赋能下的精准教学评价从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实施和评价结果等方面助力教学评价走向精准诊断。在评价内容上,大数据技术需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虑,使评价内容更加全面;在评价方式上,教师可借助大数据技术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从而使评价更加全面与客观;在评价实施上,大数据技术可建立双向教学反馈,体现人机协同的优势,助力教学评价走向精准化和智能化;在评价结果上,大数据技术帮助教师实现对不同学生群体的精准定位和智能分层,为教师开展教学干预提供必要支持。


大数据赋能精准教学的困境


1.人的主体地位的偏位


由于人们对大数据赋能精准教学的大力宣传,大数据技术被美化成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的法宝。许多人认为大数据可将学生的一切囊括在内,因此减少了教师对学生的动态观察和沟通交流等行为,随之替代的是大数据平台产生的数据作业、学生自画像等产品。教师依靠平台产生的数据制定、调整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案,开展精准教学活动。这看似更加“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的教学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却将人本身置于精准教学过程之外,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发挥的主导作用。此外,由于大数据技术的分析能力有限,无法充分顾及具体的学科特点,教师如果习惯直接根据大数据平台推送的学情报告进行教学决策,而不考虑学科特点和学科核心素养,将会使得学科教育目标不能更好地实现。由此可知,由于人们对大数据技术的过度依赖,教学中人的主体地位产生偏位:人的求真精神由于技术理性而被削弱,人的生长自由在教学过程中被规制,人的自由意志及个性化发展受到阻碍。当人的主观能动性、思考力、情感等因过度使用大数据技术而无法得到充分体现时,人将会逐步沦为大数据技术的附庸,从而背离“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


2.教育数据的伦理风险


2022年12月以ChatGPT为主的大数据技术,因其强大的数据存储能力、超强的信息检索功能和语言识别技术引起了教育学者的高度关注。大数据为教育教学带来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隐含了潜在的伦理风险。一方面,大数据技术涉及个人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数据使用者滥用大数据平台提供的数据可能会侵犯别人的隐私,还有可能在获取数据过程中造成自身隐私泄露;另一方面,对大数据算法的滥用可能会加剧学术不端风险。据调查显示,美国超过89%的18周岁以上的学生使用ChatGPT来完成家庭作业,还有部分学者利用ChatGPT进行论文写作,在无意识中进行了学术剽窃。随着大数据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到精准教学之中,如何破解教育数据的伦理问题,如何界定数据的权属,如何实现数据安全和资源共享共存,是每个身处大数据时代的教育者都需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大数据伦理诉求的最终实现有赖于教育大数据伦理共同体的建立和维系,区块链技术在教育数据隐私保护中的应用,体现了教育研究者对教育数据伦理问题的关注。


3.个性化教育资源供给不足


大数据赋能的精准教学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采集到的学生学习数据进行可视化且深层次地分析,从而呈现出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特征,即由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习风格、认知方式等建构起学生的“数字画像”,并根据这一“画像”量身定制和推送学习内容、规划学习路径,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模式。要满足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学校应构建优质、多元的个性化数字教育资源供给体系。随着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逐步建立与运行,基础教育领域的数字资源汇聚和共享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但存在面向个性化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体系尚未形成、个性化教育资源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仍然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区域教育部门及中小学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能力不足等问题,这影响到大数据赋能精准教学实践过程中个性化教育的实施成效。


4.教师数字素养水平不高


在大数据时代,教师的数字素养是精准教学的关键。教师数字素养是指教师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而具有的意识、能力和责任。2022年11月教育部制订的《教师数字素养》标准的出台,为教师数字素养的评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大数据赋能精准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一定水平的数字素养,才可能将大数据平台推送的学生学习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方式的运用等,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提升教学效率。而当前由于大数据赋能的精准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部分教师未曾接受过专业的培训,无法熟练操作数字化设备,教师的实际数字素养水平和精准教学的技术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在此情境下,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价值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对精准教学的实施效果也将受到一定影响。


大数据赋能精准教学应采取的策略


1.摆正教育中人的主体地位


在大数据赋能精准教学的应用中,学生的发展是目的,技术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的手段。因此,我们需摆正教育中人的主体地位,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弘扬人的主体性。


首先,教师需确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精准教学观。一方面要理性审视与运用大数据技术,积极发挥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本位,寻找最近发展区,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需求、兴趣爱好等实施教学活动。其次,需增进教师、学生等主体之间的多维互动,加强师生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从而助力于教学。最后,要实现人与大数据的共融。教师要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在运用大数据技术辅助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打破单一的“人—机”交流互动模式,让人文情感与技术理性相结合,既体现教学的人文性又不失科学性。


2.强化教育数据的伦理规约


强化教育数据中的伦理规约,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将教育数据中的制度伦理与德性伦理相结合,提高教育数据治理的有效性,正确使用大数据技术。


一是国家应建立全流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系统化的问责机制,明确界定数据所有者和数据使用者权、责、利的范围,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保障教育数据安全;二是相关部门应提高大数据的技术水平、优化技术支撑、改进技术应用,继续完善大数据产品准入机制,选择信誉良好、技术先进的大数据平台提供商作为学校的合作伙伴;三是学校应制定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规范数据分类分级,明确数据安全防护措施,加强对数据使用人员的数据安全意识教育;四是教育工作者还要加强教育数据治理的道德操守,提升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在使用教育数据时保持自律自省,严格规范自身行为。


3.构建大数据驱动个性化学习机制


构建大数据驱动个性化学习机制,需要国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共同协作。


第一,针对当前我国学生画像产品存在数据维度偏少、难以精准和全面刻画学生整体情况等突出问题,需进一步做好教育大数据收集与规划设计,加强教育数据库的建设,突破重难点关口,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大数据来源的丰富性、收集的全面性、存储的安全性和使用的便捷性,为学生学业发展图景描绘从主观经验驱动转向客观的教育数据驱动提供现实保障;第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需培养中小学教师个性化教学的意识和能力,使教师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全面而又个性发展的人;第三,中小学需结合学校办学的理念和特色,剖析个性化教育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进而有效落实教育大数据驱动学生个性化学习机制;第四,需划定各层级教育人员角色与责任权限,构建决策层统领全局、管理层统筹资源、执行层落实流程、协同层聚集合力的“四级联动”机制,使其上下衔接、相互协作。此外,还需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支持,提高教育大数据在教与学方面的资金投入比例,为全面推进大数据驱动个性化学习体系架构提供有利支撑与坚实保障。


4.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发展水平


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发展水平,可从优化数字技术环境及开展教师数字素养教育培训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学校需完善数字化教学的技术设备,加强教室信息化配置,丰富校内网站的数字资源,为教师营造更有益于精准教学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另一方面,对教师进行相关的教育培训。


在培训内容上,各培训机构应以教育部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为依据,从教师的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和专业发展五个方面入手,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发展水平。


第一,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意识,使教师能对数字化有正确的认识,有主动学习数字化技术和解决数字化教学难题的意愿;第二,提高教师对常见数字技术概念、原理以及数字技术资源的选择策略和使用方法的认识,使教师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字化教学中的常见问题;第三,提升教师应用数字技术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使教师能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第四,促使教师遵守数字技术使用的道德规范,合理使用数字产品和服务,确保学生的数字信息安全;第五,利用数字技术资源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教师能高效利用数字资源持续学习学科知识与技能,围绕数字化教学相关问题展开教学研究,提高自身的教学实践反思与改进能力。


作者单位 │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内容来源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4年第2-3期



图片

点击上面图片进入杂志社线上订阅页面

重要提示

近日,有老师收到如下的用稿通知和证书,均为假冒的文件和公章。


特别提醒!请老师们千万不要相信!千万不要转账付款!

↓↓↓

图片


图片


图片